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科研进展>>正文

黑龙江所“梭鲈肠肝轴免疫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4-10-10 12:59:18  来源:

黑龙江所淡水鱼类基因组学与基因编辑与冷水性鱼类病害防控创新团队联合开展的“梭鲈肠肝轴免疫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Comparative study of immune responses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the gut-liver axis between wild and farmed pike perch (Sander Lucioperca)”发表于JCR1区期刊《球探舊版本平台》(http://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immunology/articles/10.3389/fimmu.2024.1473686/full)。

梭鲈(Sander Lucioperca)俗称十道黑、牙鱼,属鲈形目,鲈科,梭鲈属。其体肥肉厚、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优良的养殖品种,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梭鲈的人工养殖技术已经突破,从天然饵料转为食用人工饲料,本研究为了解食性的改变对梭鲈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血液、肝脏和肠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免疫应答、肠道菌群组成等不同层面解析了野生和养殖梭鲈肠肝轴免疫反应和肠道菌群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梭鲈肠组织中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养殖梭鲈,野生梭鲈肠道和肝脏组织中p53-BAX/Bcl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养殖梭鲈,养殖梭鲈肠道中鲸杆菌属相对丰度较高。该研究表明,饮食差异会影响梭鲈肠道菌群的组成,肠道菌群的内源性代谢物通过肠肝轴转移,影响宿主的生理功能。通过比较野生和养殖梭鲈个体肠道免疫差异,可以为梭鲈特异性饲料的开发提供依据。

该研究得到买球app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23TD22、2023TD45)、国家淡水水产种质资源库(FGRC18537)和黑龙江省种业创新发展项目的支持。



上一条:淡水中心在解析影响建鲤饲料效率的分子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下一条:黑龙江所“‘鲟龙1号’碱胁迫下肝脏损伤及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